今天對簡單的中秋節板報內容聊了聊,下面,是本站的小編整理關于簡單的中秋節板報內容的詳情解說:
中秋節就要到了,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,黑板報的制作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那么中秋節黑板報的內容可以寫哪些方面的呢?
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盤點一下相關信息,供大家參考。
中秋節黑板報文字素材
素材一:中秋佳節好句好段
1、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最有人情、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,是僅次于春節的一個傳統節日。
它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2、中秋節這天早上,我、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姥姥家過中秋,我很高興,路上我們去了“滿意100”超市買月餅和各種零食,買月餅的人還真多呀,形形色色人頭攢動 ,大家都忙碌著挑選月餅,月餅的形式多樣,有大有小、花紋不一、形狀各異,真漂亮。
3、中秋節我們全家一起去了順峰山公園賞月游玩。
望著天空中的一朵朵白云,不時地從月亮上滑過,好像成了月亮的毛巾,擦去了月亮臉上的灰塵。
月亮變得更亮了,猶如一個光芒四射的金盤子,月光照在我們身上柔和似棉,令我們好不快活呀!
4、月亮越升越高,已經在高空中看我們狂歡。
它俯視大地,把光輝揮灑。
灑在房頂、湖面、草地,細細地編織著一個幽雅迷離的夢境。
5、又過了一會兒,微風吹來,云媽媽向北移了移身子。
終于,月亮娃娃勇敢地望著我們,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、圓嘟嘟、笑瞇瞇的臉蛋兒。
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藍深藍的夜空,給賞月的人們帶來了光明、憧憬、歡樂。
6、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快來臨了,人們又開始忙碌起來,為家人、朋友買月餅送禮物,帶去他們最真誠的祝福。
7、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仰望天空,只見天漸漸變成了深藍色,有幾顆稀稀的星星眨著明亮的眼睛。
不一會,月亮透過云彩探出頭來。
起初,月光很淺很淺,溫柔得猶如一塊透明的白紗籠罩大地。
慢慢地,月光越來越亮,最后,一輪圓圓的明月像一個巨大的銀盤掛在高高的深藍色的天空上,天空剎時變得如同白晝。
8、我拿起了一塊月餅吃了起來,我發現月餅里的白蓮雙黃餡還很好吃呢,我想起了一個神話傳說,傳說古代的時候,嫦娥下凡時在天間撒下了無數的月餅,而那天正好是農歷八月十五日,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。
9、俗話說,中秋的月亮圓又圓。
今天是中秋節,又可以欣賞到這圓圓的月亮了。
10、秋天,嫩嫩的季節,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;八月,濃濃的月份,桂花香飄中有著歡樂的氣氛。
八月中秋,點綴著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,使秋天更具有魅力。
在桂花樹下,泡一壺好茶,在歡樂的氣氛里和親朋好友一起肆無忌憚地聊天,這就是故鄉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了。
11、秋賞月古人說的好:小時不識月,呼作白玉盤。
又疑瑤臺鏡,飛在青云端。
小時侯的我以為月亮是彎的,太陽是圓的,直到有一天,媽媽告訴我,中秋時,月亮就會變成圓的,我有點半信半疑,可是中秋那天,月亮真是圓的,并且還要吃上幾塊香甜的月餅,從此,我便喜歡上了中秋賞月。
12、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于到了,人們興高采烈,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。
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,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,慶祝生日,共度佳節。
13、或許對于別人來說沒有什么,但對我來說真的很來之不易,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都很忙,為自己的事業而努力著,不停的在奔波。
難得有一個中秋節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團聚,真是很幸福啊。
14、回到家,我連忙跑到陽臺上賞月。
只見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中,宛如一個圓潤亮澤的白寶石在黑夜里站崗,非常美。
我好想有一雙翅膀,飛到月亮上去,在空中旅游,還可以看到美好的夜景,觀察大大的月亮,那該多好呀!
15、湖是月兒梳妝鏡。
調皮的風兒不停得吹動湖面,把映入水中的月亮,一會兒變成破碎的蛋,一會兒變成旋轉的陀螺,挺像在跳舞。
溫柔的月兒姑娘毫不怨言,任風兒吹動著她秀美的臉蛋,把小魚兒吐出的泡泡化作點點閃閃的珍珠。
素材二:中秋節來歷
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,是傳統的中秋佳節。
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,所以被稱為中秋。
在中國的農歷里,一年分為四季,每季又分為孟、仲、季三個部分,因而中秋也稱仲秋。
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,更明亮,所以又叫做“月夕”,“八月節”。
此夜,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,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。
遠在他鄉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。
所以,中秋又稱“團圓節”。
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習俗。
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
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。
設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紅棗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。
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。
在月下,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,紅燭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。
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'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,大小要一樣。
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,幼年時曾虔誠拜月,長大后,以超群品德入宮,但未被寵幸。
某年八月十五賞月,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,覺得她美麗出眾,后立她為皇后,中秋拜月由此而來。
月中嫦娥,以美貌著稱,故少女拜月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
在唐代,中秋賞月、玩月頗為盛行。
在北宋京師。
八月十五夜,滿城人家,不論貧富老小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說出心愿,祈求月亮神的保佑。
南宋,民間以月餅相贈,取團圓之義。
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,砌寶塔等活動。
明清以來,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;
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、樹中秋、點塔燈、放天燈、走月亮、舞火龍等特殊風俗。
今天,月下游玩的習俗,已遠沒有舊時盛行。
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,人們把酒問月,慶賀美好的生活,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,和家人“千里共嬋娟”。
中秋節的習俗很多,形式也各不相同,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素材三:中秋節經典傳說
1.嫦娥奔月
相傳,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,飛到月宮。
但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,所謂“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”,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。
后來,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:“明天乃月圓之候,你用面粉作丸,團團如圓月形狀,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,然后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。
三更時分,我就可以回家來了。
”翌日,照妻子的吩咐去做,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,夫妻重圓。
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,也是由此形成。
2.吳剛伐桂
傳說月中有桂樹,《淮南子》已言“月中有桂樹”,后來的傳說更加具體,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。
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,以唐代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前集卷一《天咫》所載最為具體,其云:“舊言月中有桂、有蟾蜍,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,下有一人常斫之,樹創隨合。
人姓吳名剛,西河人,學仙有過,謫令伐樹。
”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錯誤,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,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--月桂。
月桂高達五百丈,隨砍即合,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。
李白詩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為寒者薪”的記載。
關于“簡單的中秋節板報內容”的介紹到此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