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牙鼓琴原文:伯牙善鼓琴,鐘子期善聽。
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鐘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
”志在流水,鐘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
”伯牙所念,鐘子期必得之。
子期死,伯牙謂世再無知音,乃破琴絕弦,終身不復鼓。
伯牙鼓琴翻譯
伯牙擅長彈琴,鐘子期擅長傾聽。
伯牙彈琴的時候,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,鐘子期聽了贊嘆道:“好??!
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!
”伯牙彈琴時,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,鐘子期贊嘆道:“好啊,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!
” 無論伯牙想到什么,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。
鐘子期去世后,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。
于是,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,斷絕了琴弦,終生不再彈琴。
伯牙鼓琴還有另外的版本
原文
伯牙游于泰山之陰,卒逢暴雨,止于巖下,心悲,乃援琴而鼓之。
初為《霖雨》之操,更造《崩山》之音。
曲每奏,鐘子期輒窮其趣。
伯牙乃舍琴而嘆曰:“善哉,善哉,子之聽夫志,想象猶吾心也。
吾于何逃聲哉?
”
譯文
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歷,突然遇到暴雨,停留在巖石下;
心里傷感,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。
起先是類似于連綿大雨聲音的曲子,再作出崩山的聲音。
每有曲子彈奏,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。
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:“好啊,好??!
你能聽出我的心意,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。
我到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?
”
以上是“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譯六年級”的詳細解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