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:螞蟻金服要上市,受益的上市公司有...?
讀完全文大概需要6分鐘。
昨天有同學跟我說,她想買一款保險,然后在網上做了一個“核?!?,后來被保險公司拒絕了。
反過來想,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!
如果在線下購買,很多時候保險業務員只管收錢,而不會拒絕你。
所以,這其實給他避免了很大損失。
不過話反過來講,如果早一點參加保險,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。
保險的原則是購買時沒問題,就可以購買。
后面有問題,也不會影響保險的有效性。
比如最常見的“三高”,等你出現“三高”后再購買重疾險、壽險等保險時,往往就買不了了。
但是如果你是在出現“三高”前買的,那么保險合同始終有效,不會因為查出“三高”而被終止合同。
而“三高”幾乎是中年人都存在的。
人生在世,啥事都得趁早。
就像投資一樣,當你遇到市場火爆的時候再著手學習,就實在有點晚了。
但開始學總比不開始強,否則下一次還是晚。
大家也許都遇到過這樣一種情形:當預測某件事情的時候,如果用A證據,得到的是好的答案;
如果用B證據,得到的是壞的答案。
那么這時候到底該用A還是B呢?
通常,人們總是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,因此得到的答案也基本是自己所期待的。
這是要命的習慣。
在雷曼兄弟倒閉之前,該公司曾經找過一家咨詢公司給他們提建議。
咨詢師告訴雷曼高管:未來一年內,會有不少銀行消失。
雷曼很高興,認為這會減少競爭壓力,從而讓自己的業務做得更好。
咨詢師提醒,如果雷曼不做調整,倒掉的也可能包括他們。
雷曼高管很生氣,咨詢師被趕了出去,并且拒絕支付咨詢費。
一年后,雷曼成了最早倒閉的銀行。
雷曼的錯誤和我前面講的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。
我們是否敢于接受自己不期望的結果?
我們是否愿意接受自己認知范圍以外的證據和邏輯?
我們在思考問題之前,應該盡量拋棄想當然的、自己喜歡的結論。
然后客觀理性地觀察各種證據,進而進行分析比較,最終得到一個相對理性結論。
即使它事后被證明是錯的,也不影響你對客觀真理的探尋方法。
舉個例子:中國人為了登月,就必須增加火箭的推力。
增加推力的方法主要有3個,要么捆綁更多的推進器;
要么尋找效率更高的火箭燃料;
要么設計推力更大的發動機。
這就是大方向,即使一次次都失敗了,你不能否定這個大方向。
科學家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,而直接選定其中一個方案,同時否定其他方案。
歷史上蘇聯就采用過捆綁更多推進器的方案,最后慘敗。
這個例子也許你會感覺有點遙遠。
那么我以白銀基金為例。
有同學因為沒賺錢,從而尋找了不少角度的證據,以證明這是不值得投資的基金。
比如,她認為該基金是有K線的,所以可以通過K線壓力位分析基金的頂點,而歷史上該基金最高凈值也就9毛多,所以是不值得投資的。
它有K線,是因為它可以在場內交易,不代表它的價格走勢是根據K線圖演進的。
歷史上的凈值遠不止9毛多,而且歷史凈值的變化是與白銀價格變化密切相關的。
怎么能就此認為那就是白銀價格的天花板呢?
這顯然是結論先行,然后牽強附會地找了一些所謂證據。
認知方法的錯誤,比一時的投資失敗更為可怕。
因為認知是伴隨一輩子的。
正確的方法是什么?
正確的方法是先判斷金價大趨勢,然后決定買或不買黃金或白銀的基金。
至于基金凈值單日變動幅度與金銀價格擺動幅度之間的差值,這本來就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事情。
因為你需要在意的是趨勢,在一輪趨勢中,它們的差值是有限的,并不會在趨勢上脫節。
比如有的同學就得出“白銀基金凈值波動與白銀價格波動是完全無關”的結論。
這顯然就是結論先行,然后找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證據。
投資中有一句話:手中有股,心中無股。
意思是,雖然你的賬戶里是持有股票的,但是在你思考問題的時候,不能因為這種利益關系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。
你應該像沒買股票一樣去思考。
這種境界,你是否已經做到?
要達到這種境界,主要取決于2點:一是你的投資金額要控制好,要虧得起。
比如月薪3000元的人,如果一下子買了30萬元的股票,那么他還能淡定嗎?
二是改變自己的認知,不要時時刻刻盯著自己的盈虧,而應該把眼光放到個股的趨勢上來,忽略一兩天的漲跌。
除非你本來就是做超短線的,今天買了明天賣的。
投資額多少才是合適的?
很簡單,你先想想自己能接受的單日最大虧損額是多少,然后乘以10倍。
比如你能接受一天虧1萬,那么你可以投10萬。
如果你只能接受100元以內的虧損,那么你最好先不要投資,你的當務之急是多掙錢、多學習。
昨天有同學問我,她說慶幸把基金賣了,躲過了上周的暴跌,但也因此錯過了昨天的大漲,問我該怎么辦。
我沒回答。
我沒回答的原因,是她陷入了思維的泥潭。
這是小白投資者普遍會犯的錯,別人只能講道理,能不能做到,關鍵還是看自己。
就像之前有同學留言說,她沒聽我的觀點,還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了,問我有什么建議。
這本身就是一句充滿矛盾的話,還要我給什么建議?
仿佛是在告訴我,你說的我沒聽,你還有什么建議。
有些同學做過期貨,結果虧得一塌糊涂。
知道核心問題是什么嗎?
大多數同學都覺得自己看對了方向,但是操作上沒弄好。
實際這是一種自我辯解。
絕大多數人在期貨上虧損的根本原因,是對市場觀點的反復變化、變化無常。
而正因為期貨可以反復下單和平倉,所以這種反復無常的心理加速了他的虧損。
如果A股可以T+0,那韭菜割得更快。
也就是說,大多數人對市場的判斷是毫無自信的,是不堅定的,是墻頭草。
他們在一分鐘內就能反復變化好幾次。
而這種游離心態的本質,是缺乏對市場判斷的客觀方法、理性心態。
有了客觀的方法和科學的邏輯習慣,心態才有可能保持理性。
散戶為什么始終是市場虧損的主體?
因為散戶從來沒有把精力放在客觀方法和科學邏輯上,他們只關心漲跌。
而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,中國的散戶給證券公司貢獻了90%的交易傭金。
說明什么?
說明市場交易量主要就是來自散戶,反復買賣,始終無法確立自己的方向。
每一天,我們都應該反省自己的思路和操作,并且不斷改進。
最后說一下螞蟻金服要上市的事情。
這件事情,必然是市場上的大熱點,炒作的思路是看哪些上市公司參股了螞蟻金服,也就是說,看哪些上市公司是螞蟻金服的原始股股東。
按照參股比例排名依次是:中國人壽、新華保險、中國太保、健康元、鳳凰傳媒、綠地控股、新希望、張江高科。
注意:我不是推薦大家買,而是分享市場炒作的思路!
附:螞蟻金服要上市,受益的上市公司有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