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,結合自己學習情況和工作實際,淺談我對教育觀、學生觀和教學觀的理解和體會。
一、教育觀
教育是人類偉大的事業,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。
首先,教師的職業道德對每位教師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愛就是教育,沒有愛就沒有教育。
愛是打開學生感情大門的鑰匙。
當學生知道你是真誠的熱愛他們時,他們感情的大門,智慧的大門就會向你打開。
教師對學生的熱愛、對所教學科的熱愛、對科學的崇尚,會激發起學生對教師的尊敬、對學習的執著探索和對科學的追求。
二、學生觀
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,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,要發展和能發展是每一個學生的自我天性,承認并尊重每個學生發展的差異性,學生水平不齊,有差異是自然合理的;
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看,是經驗的共享、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。
教師的教學過程是生命與生命進行信息交流的過程。
??教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、評判學生,教育不是為了消除差異,而是使學生各得其所,各有發展,同時基礎教育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,而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。
三、教學觀
要認識到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,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教學過程,應該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,建立師生合作的、民主的教學環境。
知識和智慧是伴行的,在教知識的同時應給人以智慧,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,知識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結論,同時還是人類認識世界智慧的結晶。
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識都是盲目的、片面的,是不可能把人教聰明的。
能力不僅僅是動手能力,應當是
“手腦”并用。學習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,我們應當讓學生搶占能力的制高點,在培養能力的基礎上學習知識,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強占知識的制高點。
教學中我們必須把教師的“教”轉向學生的“學”,教是為學服務的,因此我們必須由“教師為中心”轉向以“學生為中心”,調動學生參與教學,教師由獨奏者變為伴奏者。
“起始于辛勞,收結于平淡”。
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。
但是,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,就會無怨無悔,默默奉獻。
讓我們每一位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,保持激情,做好花的事業,少生氣,少抱怨,快快樂樂的去面對,努力去適應環境,適應社會。
“用平平常常的心態、高高興興的情緒,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。
一個人的發展是一步一步的,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單項上有所突破,從而有助于全面發展。
以上是“我的教育觀、學生觀和教學觀”的詳細解讀。